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 文件结构剖析:手工压缩与注入实战
ve1kcon 发表于 北京 技术文章 4057浏览 · 2024-12-07 18:05

PE文件结构分析

PE 全称是 Portable Executable,即可移植的可执行文件,是 Windows 操作系统下可执行文件的总称,是用于存储可执行文件 (exe, scr)、动态链接库 (dll, oxc, cpl) 和驱动程序 (sys, vxd) 的标准文件格式。

PE 文件结构复杂而丰富,它包含了可执行文件的所有必要信息,以便操作系统正确加载和执行程序。了解 PE 文件结构对于逆向工程、软件分析和安全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它提供了深入了解可执行文件内部工作原理的窗口,下面是对其文件结构的详细分析

DOS头 (DOS Header + DOS Stub)

PE 文件的开头通常包含一个 DOS 头,用于向后兼容早期的 MS-DOS 操作系统,使得 DOS 识别出这是有效的执行体,然后运行紧随之后的是 DOS Stub

DOS Header 由一个 0x40 大小的 IMAGE_DOS_HEADER 结构体组成

typedef struct _IMAGE_DOS_HEADER {      // DOS .EXE 文件头结构体
    WORD   e_magic;                     // 标识符,用于确认这是MZ格式的文件,值为0x5A4D
    WORD   e_cblp;                      // 文件中最后一个扇区的字节数
    WORD   e_cp;                        // 文件中的扇区总数
    WORD   e_crlc;                      // 重定位表中的条目数
    WORD   e_cparhdr;                   // 文件头的大小,以16字节为单位
    WORD   e_minalloc;                  // 程序加载时所需的最小额外内存段落数
    WORD   e_maxalloc;                  // 程序加载时所需的最大额外内存段落数
    WORD   e_ss;                        // 初始堆栈段选择子(段地址)
    WORD   e_sp;                        // 初始堆栈指针值
    WORD   e_csum;                      // 校验和,用于检验文件的完整性
    WORD   e_ip;                        // 初始指令指针(IP值)
    WORD   e_cs;                        // 初始代码段选择子(段地址)
    WORD   e_lfarlc;                    // 文件中重定位表的偏移量
    WORD   e_ovno;                      // 覆盖号,用于实现覆盖功能
    WORD   e_res[4];                    // 保留字段,供未来使用
    WORD   e_oemid;                     // OEM标识符,用于特定于OEM的扩展
    WORD   e_oeminfo;                   // OEM信息,供OEM使用
    WORD   e_res2[10];                  // 保留字段,供未来扩展使用
    LONG   e_lfanew;                    // 指向新EXE(PE)头的偏移量,从文件开始处计算
} IMAGE_DOS_HEADER, *PIMAGE_DOS_HEADER;

其中主要关注 e_magice_lfanew 这俩成员变量即可。e_magic 位于文件首,其值对应的 ASCII 为 MZ,标识该文件为可执行文件;e_lfanew 的值表示 PE 头的偏移地址

DOS Stub 在多数情况下由汇编器/编译器自动生成,由代码和数据混合而成,大小不固定,在不支持 PE 文件格式的操作系统中,它将简单显示一个错误提示。不需要过多关注,在 Windows OS 下不会运行这部分代码,但在DOS环境中可以运行。

NT头

NT 头是 PE 文件的核心部分,也是 PE 头的一部分,包含了有关可执行文件的重要信息。PE 头的开始位置由 DOS 头中的 e_lfanew 字段指定。在 32 位下这个结构体由一个 0xf8 大小的 IMAGE_NT_HEADERS 结构体组成,该结构中包含了 PE 文件被载入内存时需要用到的重要域,该结构体的大小为0xf8字节,如下

typedef struct _IMAGE_NT_HEADERS {
    DWORD Signature;  // PE签名,0x4字节
    IMAGE_FILE_HEADER FileHeader;  // PE头,0x14字节
    IMAGE_OPTIONAL_HEADER32 OptionalHeader;  // PE可选头
} IMAGE_NT_HEADERS32, *PIMAGE_NT_HEADERS32;

其中的 PE 头 结构体 IMAGE_FILE_HEADER 成员如下,它们各自的作用详见注释

typedef struct _IMAGE_FILE_HEADER {
    WORD Machine;  // 目标机器的类型码,如x86或ARM
    WORD NumberOfSections;  // 文件中节(section)的数量
    DWORD TimeDateStamp;  // 文件创建或最后修改的时间戳
    DWORD PointerToSymbolTable;  // 指向文件中符号表的偏移地址
    DWORD NumberOfSymbols;  // 符号表中符号条目的数量
    WORD SizeOfOptionalHeader;  // 可选头的大小,用于存储扩展的文件信息
    WORD Characteristics;  // 文件特性标志,指DLL、应用程序、可执行文件等
} IMAGE_FILE_HEADER, *PIMAGE_FILE_HEADER;

其中的 PE 可选头结构体 IMAGE_OPTIONAL_HEADER32 成员如下,它们各自的作用详见注释

#define IMAGE_NUMBEROF_DIRECTORY_ENTRIES 16  // 数据目录项数,固定为16

typedef struct _IMAGE_OPTIONAL_HEADER {
    // 标准域
    WORD Magic;  // 可选头类型,0x10表示32位,0x20表示64位
    BYTE MajorLinkerVersion;  // 主链接器的版本号,以字节为单位
    BYTE MinorLinkerVersion;  // 副链接器的版本号,以字节为单位
    DWORD SizeOfCode;  // 代码段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DWORD SizeOfInitializedData;  // 初始化数据段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DWORD SizeOfUninitializedData;  // 未初始化数据段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DWORD AddressOfEntryPoint;  // 程序入口点地址,相对于ImageBase
    DWORD BaseOfCode;  // 代码段起始基址RVA
    DWORD BaseOfData;  // 数据段起始基址RVA

    // NT附加域
    DWORD ImageBase;  // 镜像基址,即加载到内存的起始地址
    DWORD SectionAlignment;  // 节在内存中的对齐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DWORD FileAlignment;  // 节在文件中的对齐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WORD MajorOperatingSystemVersion;  // 主操作系统版本号
    WORD MinorOperatingSystemVersion;  // 副操作系统版本号
    WORD MajorImageVersion;  // 主镜像版本号
    WORD MinorImageVersion;  // 副镜像版本号
    WORD MajorSubsystemVersion;  // 主子系统版本号
    WORD MinorSubsystemVersion;  // 副子系统版本号
    DWORD Win32VersionValue;  // Win32版本值,通常为0
    DWORD SizeOfImage;  // 镜像在内存中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DWORD SizeOfHeaders;  // PE头物理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DWORD CheckSum;  // 校验和,用于验证镜像的完整性
    WORD Subsystem;   // 子系统类型
    WORD DllCharacteristics;  // DLL特性标志,指示文件是DLL、应用程序等
    DWORD SizeOfStackReserve;  // 运行时为每个线程栈保留的内存大小
    DWORD SizeOfStackCommit;  // 运行时每个线程栈初始占用的内存大小
    DWORD SizeOfHeapReserve;  // 运行时为进程堆保留的内存大小
    DWORD SizeOfHeapCommit;  // 运行时进程堆初始占用的内存大小
    DWORD LoaderFlags;  // 载入器标志,通常为0
    DWORD NumberOfRvaAndSizes;  // 数据目录的项数,固定为IMAGE_NUMBEROF_DIRECTORY_ENTRIES的值
    IMAGE_DATA_DIRECTORY DataDirectory[IMAGE_NUMBEROF_DIRECTORY_ENTRIES];  // 数据目录数组
} IMAGE_OPTIONAL_HEADER32, *PIMAGE_OPTIONAL_HEADER32;

节表区

节表描述了 PE 文件中各个节的布局和属性,其位于 NT 头之后,也是 PE 头的最后一个部分

节区表记录了 PE 文件中所有节区的相关属性,节区表由一系列的 IMAGE_SECTION_HEADER 结构排列而成,每个结构用来描述一个节,结构的排列顺序和它们描述的节在文件中的排列顺序是一致的。全部有效结构的最后以一个空的 IMAGE_SECTION_HEADER 结构作为结束,所以节表中 IMAGE_SECTION_HEADER 结构数量等于节的数量加一。IMAGE_SECTION_HEADER 结构体大小为 0x28 字节

PE 文件其余特定区域

再继续往下便是真真正正的 text 节,data 节,rsrc 节。以及数据目录表、导入表、导出表、资源表、重定位表、甚至还有其他自定义部分,如 TLS 表(线程局部存储表)、加载配置表 (Load Configuration Table) 等,这些部分包含了各种附加信息和配置…

然后补充一下 .relocation 节,该节的前八字节记录了节的 RVA 和需要进行重定位或修改的条目数量,每一项都记录了哪些 RVA 地址下的硬编码寻址在加载进内存时是需要进行重定位的

导入表&导出表

最后着重讲解一下 PE 文件的导入表和导出表,在 Windows 程序逆向中,我们能从这两个表中获取到许多非常重要信息

导入表:每个 exe 或者 dll 一般都会有它的导入表,记录了其自身会使用到的其他模块导出的函数。即记录调用了哪些模块 (dll),以及调用了它里面的哪些函数

导入表的意义是确定 PE 文件依赖哪个模块的哪个函数,以及确定模块加载进内存后具体函数的地址一个导入表的大小是 0x14 字节,结构体如下

typedef struct _IMAGE_IMPORT_DESCRIPTOR {
    union {
        DWORD   Characteristics;            // 0 for terminating null import descriptor
        DWORD   OriginalFirstThunk;         // RVA to original unbound IAT (PIMAGE_THUNK_DATA) 指向IAT结构注释表明了
    } DUMMYUNIONNAME;
    DWORD   TimeDateStamp;                  // 时间戳.
    DWORD   ForwarderChain;                 // -1 if no forwarders
    DWORD   Name;               //指向 DLL 名字的 RVA 地址
    DWORD   FirstThunk;                     // RVA to IAT (if bound this IAT has actual addresses)
} IMAGE_IMPORT_DESCRIPTOR;

typedef IMAGE_IMPORT_DESCRIPTOR UNALIGNED *PIMAGE_IMPORT_DESCRIPTOR;

导入表跟导出表不同,导出表只有一个,里面有子表进行记录。而导入表是依赖每的一个模块都会有一个对应的导入表

导出表:记录导出符号的地址、名称、序号。一般来说需要提供功能的二进制程序(一般为 dll 文件)才会有导出表,可以通过导出表分析如下信息:

  1. 此动态链接库文件提供了什么功能
  2. 向调用者提供输出函数(供使用者调用的函数)在模块中的起始地址

导入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三个成员:

  • DUMMYUNIONNAME&FirstThunk
    这两个成员用于确定依赖的函数的名称。DUMMYUNIONNAME 指向 INT (导入名称表, Improt Name Table);FirstThunk 指向 IAT(导入地址表, Improt Address Table, 类似 elf 的 GOT 表)

  • Name
    用于确定依赖的模块的名字。记录一个 RVA 地址,指向依赖的模块的名字(如"xx.dll")这个字符串

在逆向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 dll 名和 dll 导出函数的名字得到这个函数的地址,当然也可以通过代码获取,有很多 API 可供我们进行调用,如下

  1. 通过 Loadlibrary(GetModelHandle) 将 dll 模块映射进内存并返回一个可以被 GetProcAddress 函数使用的句柄
  2. 利用 GetProcAddress 函数获得 dll 的加载地址,然后遍历导出表就可以得到函数地址

判断导出函数是以序号导出还是以名称导出的方法:遍历序号表,判断地址表的下标有没有存在与序号表中,存在就说明是以名称导出,不存在就说明是以序号导出

PE文件手工压缩

在了解了 PE 文件各字段作用后,我们用一个十分简单的程序练练手

目标:通过保留必要特征、删除冗余数据和适当进行空间复用等方式,在不破坏程序原本功能的前提下手工压缩 PE 文件,通过直接对字节码一个个地进行处理,能让我们对 PE 文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节要压缩的 PE 文件在附件里给出,供大家复现。程序逻辑非常简单,直接运行即可看出,就是调库函数来弹两个对话窗口

下面开始记录对这个文件的分析和一步步实现手工压缩的过程。先是介绍各个部分要修改、要注意的地方,然后是说明一下以 “在修改文件对齐方式后删除冗余数据” 为主要思路来压缩PE文件的做法

PE文件各部分分析

0x00 - DOS头+DOS_Stub

首先是开头 0x4 字节的 MZ 头不能动,然后 0x3C 的地方需要指向 NT 头的 PE 签名,除了这两个地方,DOS 头和 DOS_Stub 的其他部分都可以删了,笔者将这些字节全都标识为1后程序依旧正常运行

0xb0 - NT头

NT 头的前六个字节不能动,分别是四个字节的 PE 签名、两个字节的 CPU 的 Machine 码,然后是两个字节的节区数目

(下面开始以 pfile 的地址来说明)0xC4 的可选头大小为固定值 0xe0 (0xc8-0x1a8=0xe0)

再往下,文件信息标志不能动,0xC8 开始是可选头,前两个字节的可选头类型不能动。然后就到了 0xD8 的 Address of Entry Point,指向程序入口 RVA,这个千万不能修改错。0xE4 的镜像基址不能动,0xE8 和 0xEC 的两个对齐大小需要注意。0xF8 的主子系统版本号不能动,0x100 的镜像在内存中大小,感觉改大了无所谓,别改小了导致不够用就行,这后面的 Size of Headers 标识着 PE 头的大小,要注意修改,不然就无法寻址到后面的节区了。0x10C 开始的两个字节的子系统号和两个字节的 DLL 标志不能动,0x124 是数据目录项数,是能改的,而且这个程序只需要导入表和导入地址表,但是一改就报错,所以先没管了... 然后这两个表的 rva 和 size 都是要去修改的,它俩的相对偏移也不能变

0x1A8 - 节表

这个程序有三个节,自然就有三个节表,分别是 .text 节表,.rdata 节表,.data 节表

这三个表的前八个字节都别去动,后面的真实大小不用管,要修改的是 RVA, Size, Pointer, 然后最后的四个字节的特征值也不能改,其他的都无所谓,每一个节表头都是这样

0x400 - .text

注意改这些 rva 地址,分析的方法是丢进 ida 去看代码段的每一句汇编代码分别对应了什么字节码,对比着就很容易把这些直接寻址的地方找出来,要注意的是最后两个地址其实是与 .rdata 段存储的 dll 的名字有关的

0x600 - .rdata

同样是丢进 ida 看,注意改这些 rva 地址,慢慢去算要修正成什么 rva,得跟压缩前的指向同样的地方,改错了就无法寻址到了

0x800 - .data

不需要做任何修改

开始压缩

先删除 DOS_Stub,修改 0x3C 处的 RVA 地址指向新的 PE 头,然后 NT 头基本都不用动,删除多余的0后,就看着改下 Address of Entry Point, Section Alignment, File Alignment, Size of Image, Size of Headers, 然后是 IMPORT TableIMPORT Address Table 的 RVA 和 Size

对齐方式的话,两个都改成 0x4,这是最小的对齐单位了,另外,对齐方式设成一样其实对后续修改文件也有好处,这样 pflie 就和 rva 就一致了,改一些直接寻址的地方就不用考虑这么多了,毕竟有寻址的地方要做修改的话,找到目标位置看 pfile 是多少就改成多少就好

最后的三个节表按上述分析里说的 去改相应的地方,代码节和数据节删除掉多余的部分后,也是按上面分析中的图去修改红框处那些 rva 地址,最后修改完是732字节,如图所示

记录下踩过的坑

NT头

NT 头里的 Size of Headers 要看好来改,不然直接找不到下面那些块了,数据表的 IMPORT Address Table 里的东西也是要改的,这个比较容易遗漏

.rdata

rdata 节里面,直接把后面的所有 \x00 都删掉是不可以的,笔者一开始改的时候就注意到一个问题,发现如果把后面的 \x00 都删掉了,最后面存储的库名就会和 data 段的数据拼接起来,这样的话去进行字符串匹配肯定是会出问题的,所以得要 \x00 来截断,果不其然,去看了下 .rdata 的真实大小是 0x92,这就是原程序为什么非要多加两个 \x00 在后面了,所以我们修改的 .rdata 的 Size of Raw Data 得是 0x94,用 \x00 补齐

后续的压缩思路

想要继续往下压缩就得走别的思路了,首先可以看见还有很多没有用到的标识成 \x00 的数据,但是又删不得,就好比,头有用,尾有用,如果删掉了中间部分,头尾拼接在一起,就不能用 ”头+偏移“ 的方式去寻址到尾了,所以情况的这种核心思路就是见缝插针,即将有用的数据填充到一个都是 \x00 的新地方,然后修改索引这些数据的指针指向这个新的地址

其次就是靠合并,比如将 DOS 头和 NT 头合二为一;以及将数据节和代码节合二为一,这样能省下一个节表的空间....

代码注入

拿来练手的对象是 Windows XP 下的扫雷程序,使用 IDA 进行代码注入;最后当程序运行时,首先运行注入的代码,然后再恢复程序正常功能,运行正常的扫雷程序

针对PE文件的代码注入

首先在数据段找一段空白处插入字符串

找一段有可执行权限的内存注入指令,调用 call MessageBoxA 需要通过动态调试查看相应函数在动态链接库的地址

push 0
push 0x010051B0
push 0x010051BB
push 0
call near ptr 77D507EAh
jmp 0x1003E21

使用 010editor 打开程序,直接修改程序入口地址为注入的恶意代码的 rva

成功劫持

针对DLL文件的代码注入

或者对 DLL 进行代码注入,方法是通过 Process Monitor 查看程序依赖的 DLL 文件,一般找系统 DLL,很好找,因为这些程序都会调用到系统 API,找到目标 DLL 后(这里仅讲解通用流程),使用AHeadLib.Net 工具生成源码模板

UserImplementations.cpp 文件中的 __ExecuteUserCutomCodes 函数中添加测试代码 system("calc.exe") 后进行编译

将生成的 DLL 文件拷贝到与需要劫持的目标程序的同级目录中(在导入 DLL 时会优先找同级目录下的文件)

运行目标程序,在它载入 DLL 文件时,一定会执行到我们注入的恶意代码,测试时发现能够弹出多个计算机,效果如下

3 条评论
某人
表情
可输入 255